加固效果長期監測方法
一、結構性能監測法
- 承載力監測
- 對于建筑結構,可通過加載試驗來監測加固后的承載力。如在加固后的框支梁加固長期性能監測中,對比加固前后框支梁在荷載作用下的表現,發現加固后的框支梁承載力顯著提高,加固后的承載力比加固前提高了20% - 30%,且在長期荷載作用下保持穩定,以此判斷加固效果的長期穩定性。
- 變形監測
- 撓度變化監測:長期對結構關鍵部位設置測量點,如梁、板等部位,使用水準儀等儀器定期測量其撓度變化。例如框支梁加固后,其變形量較加固前明顯減小,加固后的變形量比加固前減少了10% - 20%,加固后的剛度也得到提高,剛度比加固前提高了15% - 25%,通過長期的撓度監測可判斷加固效果是否持久。
- 結構整體變形監測:采用全站儀等設備對整個建筑的整體變形進行長期監測,包括沉降、傾斜等方面。若建筑加固后在長期內沉降、傾斜等變形量處于合理范圍內或者不再發展,可證明加固效果良好。
- 裂縫監測
- 裂縫寬度和長度監測:在建筑結構表面可能出現裂縫的關鍵部位,如梁柱節點、墻體等位置安裝裂縫監測儀或者粘貼應變片。定期測量裂縫的寬度和長度,像框支梁加固后,裂縫的長度、寬度和深度都有所減小,裂縫的擴展趨勢得到控制,長期的裂縫監測數據可以反映加固效果的耐久性。
- 裂縫分布變化監測:通過長期觀察,確定裂縫在建筑結構上的分布是否發生變化,若加固后裂縫不再新增且原有裂縫分布不再擴展,可表明加固有效且長期穩定。
二、材料性能監測法
- 混凝土性能監測
- 混凝土應力監測: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埋設應力傳感器,長期監測混凝土應力變化。混凝土應力變化是混凝土材料長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反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長期穩定的應力值表明加固后結構的混凝土性能穩定,加固效果良好。
- 混凝土碳化深度監測:定期在混凝土結構表面鉆取芯樣,測量碳化深度。如果加固后混凝土碳化深度在長期內增長緩慢或者保持穩定,說明加固措施對混凝土的保護效果較好,加固效果得以長期維持。
- 鋼筋性能監測
- 鋼筋銹蝕監測:對于采用噴涂阻銹劑進行加固的混凝土結構,可以通過測量鋼筋銹蝕電流的變化來長期評估阻銹劑的阻銹效果。若長期監測發現鋼筋銹蝕電流處于較低水平或者沒有明顯上升趨勢,說明加固對防止鋼筋銹蝕有效。
- 鋼筋應變監測:在鋼筋表面粘貼應變片,長期監測鋼筋在荷載作用下的應變情況。穩定的鋼筋應變值表明加固后的結構受力性能穩定,加固效果持久。
三、特殊技術監測法
- 地震波監測(針對抗震加固效果)
- 在大型采空區加固效果檢測研究中發現,采用地震波傳播法進行長期監測,可以有效識別加固后的地質結構變化,如巖層位移、地表沉降等情況。對于建筑結構同樣適用,在建筑周圍設置地震波監測儀器,長期收集地震波傳播數據,根據地震波速度等參數的變化判斷加固結構內部的應力狀況和結構完整性,以此評估加固的長期抗震效果。
- 消能減震裝置監測(針對采用了消能減震技術加固的建筑)
- 對于安裝了消能減震裝置(如阻尼器等)的加固建筑,長期監測消能減震裝置的性能參數,如阻尼系數、變形能力等。如果這些參數在長期內保持穩定且符合設計要求,說明加固的消能減震效果能夠長期維持,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穩定性得到長期保障。
加固效果監測的最新技術
建筑加固后性能變化趨勢
長期監測數據的分析方法
加固效果評價標準有哪些?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