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加固設計常見問題剖析及
加固設計中存在諸多常見問題,對原結構評估不準確,可能導致加固方案不合理,未充分考慮結構實際狀況及承載能力等,材料選擇不當,如選用的加固材料性能與結構需求不匹配,影響加固效果和耐久性,設計方案缺乏系統性,各部分加固措施協同性差,無法形成有效整體,施工過程中也常出現問題,像施工工藝不規范,影響加固質量,以及未嚴格按設計要求操作等,還有對后續使用和維護考慮不足,可能使加固成果難以長期維持。
一、報圖審時資料相關的常見問題
- 原始竣工圖紙方面:可能存在沒有原始竣工圖紙,或者雖有但未蓋竣工圖相關圖章、無簽字的情況,有時雖有圖紙卻未提供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難以確定圖紙為最終竣工資料,影響加固設計依據的準確性。
- 檢測鑒定報告方面
- 房屋建筑安全鑒定報告若涉及結構體系計算,可能不是由具備相應資格的注冊結構工程師出具計算書;涉及結構實體檢測時,可能不是由經過相應計量認證的單位出具檢測數據。
- 在一些地區(如山東)規定的要求不滿足,例如鑒定報告缺乏針對性,未以改造后的情況建立計算模型進行復核;沒有反映歷次改造和加固情況;缺少抗震鑒定內容,且設計單位也未補充。
- 計算書方面
- 整體結構計算書存在問題,例如對于《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第3.0.3條相關要求在計算時未正確考慮,在加固措施對原抗震鑒定結構或模型影響在規定范圍內時,未按規定允許不計入地震作用變化的影響,或與加固范圍以外構件的處理不符合要求。
- 加固構件的相關計算書缺失,像加固梁采用增大截面法或粘貼鋼板、纖維布時的受彎構件承載力驗算,加固柱采用增大截面法或外包型鋼時的偏心受壓承載力驗算等未進行。
- 加固設計圖紙方面:個別圖紙缺少節點連接詳圖,沒有提供與本工程加固區域有關的需要著重說明的現狀圖(如結構布置、各構件的砼強度、構件截面尺寸及配筋、構件標高等),不利于了解施工現狀情況。
二、結構加固設計總說明中的常見問題
(一)工程概況部分
- 信息不完整,未包含本工程原建造年代、結構體系、原使用功能、加固后使用功能、加固原因、鑒定結論、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類別等信息。
(二)后續工作年限方面
- 在甲方沒有特別要求時,可能不合理地延長本項目的設計工作年限,沒有按照從竣工時間算到當前鑒定加固年份確定建筑已使用年數,再依據結構設計工作年限(如50年)來合理確定后續工作年限,或者未同時滿足《建筑抗震鑒定標準》第1.0.4條的要求。
(三)加固材料方面
- 沒有明確注明材料的性能參數、性能要求和施工工藝相關要求,也未對結構膠使用年限(按《加固通用規范》第6.2.8條規定為50年)進行特別注明。
三、加固方案實施相關的常見問題
(一)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 基礎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方式時,新老鋼筋有效連接存在問題,在基礎施工環境潮濕情況下,若采用化學植筋不能保證質量時,加固設計圖紙未明確要求新老鋼筋采用焊接形式。
(二)錨桿靜壓樁加固法
- 加固設計時未提前驗算壓樁反力與建筑自重大小關系,可能導致壓樁使房屋產生整體傾斜或局部構件破壞。
- 原基礎截面太小不滿足補樁新增樁孔要求時,采用對原基礎加大截面形式預留壓樁孔后,未驗算新老結構交界面的抗剪承載力,無法確保新增部分提供可靠壓樁反力。
- 后置錨桿錨固深度若根據廠家推薦值選取,而未根據壓樁反力計算確定(或化學植入深度),不符合要求。
(三)增大截面法
- 采用單邊、兩邊或三邊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時,新增箍筋無法封閉的情況下,未采用新增箍筋與原有箍筋焊接形式實現封閉效果。
(四)外包型鋼法
- 新增角鋼沿柱高未全部貫通,角鋼遇樓層梁無法通過時,未采用等代鋼筋穿過樓板與上下樓層加固角鋼焊。
- 在梁柱節點位置,扁鋼無法穿過混凝土梁時,未采用等代鋼筋穿過混凝土梁與左右兩側加固角鋼焊接的形式進行加強錨固。
- 對于底層柱加固,加固角鋼端部未錨固于原結構基礎頂面,對于埋置在地基土內部分加固角鋼,未澆筑混凝土圍套進行防銹處理;有特殊要求時,混凝土柱采用外包型鋼加固后,未進行防火處理(鑒于目前國家無相關規范要求,通常做法同鋼結構防火做法,如涂刷薄型或厚型防火涂料)。
(五)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法(鋼筋混凝土面層(板墻)法同)
- 鋼筋網豎向鋼筋遇樓板時,未采用等代鋼筋進行穿過樓板使上下樓層鋼筋貫通。
(六)粘貼延伸長度相關問題
- 對于梁底受彎加固,碳布粘貼延伸長度不滿足時,未采用附加錨固形式(如端部加強U);對于梁支座受彎加固,粘貼延伸長度不滿足時,未采用鋼板條射釘的形式進行端部錨固,且粘貼延伸長度確定未參見《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 - 2013第10.2.5條。
(七)粘碳布和粘鋼板相遇問題
- 梁支座受彎加固,在另一個方向采用粘鋼板加固時,未按碳布在下鋼板在上的原則處理。
(八)防火問題
- 采用粘貼碳布加固時,在高溫環境下未對粘結劑(其使用環境溫度不得高于60)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因粘結劑和碳布兩種材料受溫度影響,該加固方法用于高溫環境混凝土結構時可能存在風險。
(九)外粘型鋼法
- 加固方案選擇不合理,未考慮該方法需將所有扁鋼箍穿過原樓板對原樓板損傷太大的問題,一般不建議采用卻采用了,若確實需要采用未采用鋼筋代替扁鋼箍減少對原樓板破壞的措施。
四、計算與鑒定相關的常見問題
- 計算書無相關責任人員的簽名、注冊結構師簽章、設計單位簽章,甚至有些設計單位不知道需要有加固計算書。
- 計算參數取用錯誤,采用的構件強度等級高于原設計值;鑒定報告未對構件強度等級進行鑒定時,直接引用原設計強度等級計算不夠慎重。
- 由于缺乏原設計資料、或原設計資料不全、或工程經過改造,結構平面與現場實際不符,構件布置與原設計或與現場實際不符,未提供原設計的復核計算、或未提供加固構件的加固計算,應提供加固后的結構整體復核計算卻未提供。
- 修復的震損構件,加固后進行承載力驗算時,原結構部分的承載力未按相關加固規范規定進行折減;構件加固計算未按相關加固規范規定的方法、原理進行計算。
- 加固設計漏項,例如女兒墻、雨棚、屋頂煙囪等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構造、做法原設計不合理,需要拆除或采取加固措施,但加固設計圖紙漏缺其加固設計項。
- 構件外包加固前,未要求對構件震害的裂縫、漏筋、碎、斷等缺陷進行恢復性加固。
- 構件的缺陷未根據構件受力狀態、裂縫寬度、裂縫狀態區分加固方法(例如:有些加固設計中,只要磚墻出現裂縫就全部采用水泥鋼絲網進行整片墻體的加固)。
- 外包加固后形成結構體系的剛度突變或框架結構的薄弱層。
- 加固設計的構造節點不完整、或不合理(例如:外包水泥鋼絲網磚墻加固,未表達穿越樓層構件的構造做法、未表達基礎構造做法)。
- 加固的工藝種類過多(例如:可以統一采用碳纖維加固工藝,但設計既有碳纖維加固工藝,也有粘鋼加固工藝)。
- 僅進行恢復性震害加固設計,未進行抗震設防措施的加固設計。
- 空心砌塊、多空磚砌體墻體的裂縫未進行恢復性加固就采取外包方式進行加固,或采用無法實現的壓力灌漿方式進行墻體裂縫的恢復性加固。
加固設計中如何確保資料完整性?
加固設計圖紙缺少節點詳圖怎么辦?
加固材料性能參數如何確認?
加固方案實施中常見問題有哪些?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