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木結構的防潮保溫措施,磚木結構建筑的防潮與保溫優化方案研究
磚木結構因其獨特的建筑特點,在防潮與保溫方面需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潮方面,關鍵在于阻斷地下水與濕氣的滲透,通常采用地基防潮層(如瀝青卷材或防水砂漿)、墻體防潮處理(如涂刷防水涂料或設置空腔層),以及木材防腐劑浸泡或表面涂刷防護漆,避免木質構件受潮霉變,屋頂需保證排水通暢,屋檐挑出部分可減少雨水侵蝕,保溫措施則注重提升圍護結構的熱阻性能,如在墻體中加入保溫材料(如聚苯板、巖棉)、填充隔熱層,或采用雙層磚墻構造;門窗選用中空玻璃或加裝密封條以減少熱損失;屋頂可鋪設保溫棉或反射膜,合理設計通風系統(如設置透氣孔)能平衡濕度與溫度,避免結露,通過材料選擇、構造優化與細節處理,磚木結構可有效兼顧防潮與保溫需求,提升建筑耐久性與居住舒適性。
磚木結構的防潮措施
- 建筑構造方面
- 對于桁架和大梁的支座,應設置防潮層。同時要保證木結構有適當的通風條件,不應將桁架支座節點或木構件封閉在墻、保溫層或其他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并且對露天結構在構造上要避免任何部分有積水可能。當室內外溫差很大時,房屋的圍護結構(包括保溫吊頂),應采取有效的保溫和隔氣措施。
- 屋架、大梁、擱柵等承重構件的端部不應封閉在墻內或處于其它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其周圍應留至少不小于30mm的空隙。在屋架、大梁和擱柵的支座下,應設防潮層及經防腐處理的墊木,或單獨設置經防腐處理的墊木。
- 木柱、木樓梯、木門框等接近地面的木構件應該用石塊或混凝土塊做成墊腳。在白蟻危害地區,最好在地基、基礎兩側和管道周圍噴灑1%***丹乳劑(每平方米大約需用3千克質量的乳液)。
- 檐口應盡量采用挑檐做成外排水;不得不采用內排水時,天溝處的屋架支座節點必須具有良好的通風防潮條件,天溝不宜太淺并應具有足夠的排水設施,且在房屋使用期內應經常檢查、疏通天溝。
- 屋面硬山處木檁條端部應用防腐藥物處理。為防止天窗邊柱受潮腐朽,邊柱處的檁條宜放在邊柱內側,天窗的窗橙和窗扇則宜設在天窗邊柱外側,并應加設擋雨設施;開敞式天窗應加設有效的擋雨板,并應作好泛水處理。
- 底層若采用木地板(在林區或無其它材料可用時),室內地面標高一般應高出室外地坪至少600mm,木地板以下應設能起對流作用的通風孔洞,地板和木踢腳板均不宜緊貼墻面,而應留出10mm寬以上的縫隙。
- 材料處理方面
- 對露天結構、內排水桁架的支座節點處、檁條及擱柵等木構件直接與砌體接觸的部位、在白蟻容易繁殖的潮濕環境附近使用的木構件、蟲害嚴重地區使用馬尾松等易感染蟲害木材的木構件、在主要承重結構中使用不耐腐樹種木材的木構件,除從結構上采取通風防潮措施外,尚應采用藥劑處理。
- 在氣候潮濕的地區或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內,若采用木地板,當使用耐腐性差的木材時,必須對全部木構件進行防腐處理;當采用耐腐性中等以上的木材時,也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防腐處理。
- 在白蟻危害地區,凡陰暗潮濕、與墻體或土壤接觸的木結構,除應保證通風、防潮和便于檢查外,均應進行有效的防腐防蟲處理,并選用防蟻性能好的藥劑;在堆沙白蟻或甲蟲危害地區,即使木材通風防潮情況較好,若采用易蛀的木材,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防蟲處理。
磚木結構的保溫措施
- 對于木結構部分
- 為防止木材表面產生水氣凝結,當室內外溫差很大時,房屋的圍護結構(包括保溫吊頂),應采取有效的保溫和隔氣措施。可以采用在木結構房屋做內墻保溫的方式來增強保溫性能,就像一些木結構房屋比紅磚自建房還保暖,就是因為做了內墻保溫。
- 在一些高寒或干燥地區,可根據當地實踐經驗對木結構進行防腐、防蟲處理的同時也有助于保障其保溫效果(因為木材的腐朽或蟲蛀可能會影響其保溫結構的完整性等),嚴禁使用帶樹皮或已有蟲蛀和腐朽的木材。
- 對于磚木結構整體
- 在墻體、屋頂等部位加裝保溫材料,以減少室內熱量的流失,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整個磚木結構建筑的保溫性能,例如淮北地區如果想要提高取暖效果(針對有地暖或者其他取暖設備的情況),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加強建筑保溫。
磚木結構防潮層材料選擇
木結構通風設計案例分析
磚木結構保溫材料對比
磚木結構防潮處理方法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