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布粘貼質量控制要點,碳纖維布粘貼質量控制要點
碳纖維布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如下:施工前需充分準備,包括對混凝土基面進行處理,確保平整、干燥、無油污等;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碳纖維布及配套樹脂等材料,施工環境溫度宜在5℃以上,且要避免在大霧、潮濕環境下作業,粘貼時,纖維布應一次性到位,沿主纖維方向盡量減少搭接,尤其是受拉構件和彎拉構件受拉區,多層粘貼時,要在浸漬樹脂指觸干燥后盡快進行下一層粘貼,并在最后一層表面均勻涂抹浸漬樹脂。
碳纖維布粘貼質量控制要點
一、施工前的質量控制要點
- 材料方面
- 碳纖維布質量:確保碳纖維布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包括其強度、模量等性能指標。碳纖維布應具有輕質高強的特點,與傳統鋼鐵材料相比,密度低且強度高,如不符合要求可能影響加固效果。
- 膠水或粘合劑選擇:選擇合適的膠水是關鍵。不同的粘合劑有各自特點和適用范圍,要根據實際情況挑選,以確保多層碳纖維布之間的粘合強度,提高結構整體性能。
- 碳纖維膠的配置:按商品說明書規定的比例在容器中配置碳纖維膠,如將碳纖維成分A和成分B按22∶1比例混合,攪拌要均勻直至色調對稱,混合容器不能有油漬或顏色。碳纖維膠的含量要依據現場實際溫度確定,并且嚴格控制使用時間,超過使用時間可能無法使用,以保證粘合劑質量。
- 構件表面處理
- 表面清理:將混凝土構件表面的殘缺、破損部分清除干凈,對經過剔鑿、清理和露筋的構件殘缺部分進行修補、復原;對于縫寬小于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進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灌縫。
- 打磨平整:把構件表面凸出部分(如混凝土構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接槎等)打磨平整,修復后的構件表面盡量平順,之后清洗打磨過的構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 表面含水率檢測:檢驗場地氣溫、空氣濕度、構件表面含水率等是否符合設計的限值要求,確保膩子和底層涂料接觸時保持干燥。
二、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
- 碳纖維布粘貼操作
- 裁剪要求:按設計規定裁剪碳纖維布,裁剪后的織物寬度不宜小于150mm且不應小于100mm。如需粘貼兩層時,對底層碳纖維布兩面均應擦拭干凈。
- 粘貼方式
- 避免空氣留存:粘貼時,碳纖維布和碳纖維膠之間盡量不要有空氣。可用羅拉(專用工具)沿著纖維方向在碳纖維布上滾壓多次,使碳纖維膠滲浸入碳纖維布中。
- 正確的搭接:碳纖維布縱向接頭必須搭接10cm以上,該部位應多涂樹脂,碳纖維橫向不需要搭接;順著碳纖維布方向的搭接長度應在20cm以上,每層之間的搭接部位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層間錯開的距離至少50cm。
- 排布方式:碳纖維布的排布方式會直接影響結構的力學性能,應根據結構的受力情況和要求,合理安排碳纖維布的排布方式,以提高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
- 粘貼層間隔:確保粘貼層與粘貼層之間的間隔合理,間隔過小會使結構剛度增大,而間隔過大可能會導致結構失穩。
- 施工環境控制
- 溫度濕度:氣溫在5℃以上,相對濕度RH85%時,如無有效措施不得施工。粘貼碳纖維布時,要確認粘貼表面干燥。
- 材料保護:在碳纖維布運輸、儲存、裁切和粘貼過程中,應用鋼直尺與壁紙刀按規定尺寸切斷碳纖維材料,每段長度一般以不超過6m為宜。為防止材料在保管過程中損壞,材料的裁切數量應按當天的用量裁切為準。
三、施工后的質量控制要點
- 固化養護:粘貼碳纖維布后,需自然養護1 - 2小時達到初期固化,應保證固化期間不受外界干擾和碰撞。
- 質量檢驗
- 膠水滲入情況:檢驗配套使用的碳纖維膠是否完全滲入碳纖維布內。
- 抗拉拔試驗:對粘貼后的碳纖維布進行抗拉拔試驗,檢驗其粘接性。
- 空鼓檢查:對于空鼓,直徑在10mm以上30mm以下的如果少于每平方米10個則可認為合格;若在10個以上,則認為不合格,需重新進行補修,但是30mm以上只要出現一個,就認為不合格,需要進行補修。
- 規格位置檢查:碳纖維材料長度、規格、粘貼位置、寬度、層數要符合相關規定。
碳纖維布施工環境控制標準
碳纖維布抗拉拔試驗方法
碳纖維布空鼓檢查技術要點
碳纖維布固化養護最佳實踐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