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方法,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方法,深度剖析與
本文聚焦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方法,首先闡述了案例收集途徑,包括官方報告、媒體報道等多渠道獲取典型事故案例,在分析過程中,從人、物、環境、管理四大要素切入,對于人的因素,剖析施工人員違規操作、安全意識淡薄及管理人員失職等問題;物的角度關注建筑材料質量、設備故障隱患;環境方面考量施工現場的復雜工況、惡劣氣候影響;管理層面則審視安全制度執行、監管漏洞等。
一、基于事故原因的分析方法
- 人為因素分析
- 施工人員方面:要考察施工人員是否存在疲勞作業的情況,因為建筑行業工作環境艱苦,連續作業易產生疲勞,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風險;還要看施工人員的技能水平,部分建筑工人技能不足,缺乏必要安全知識和技能,操作易出錯;同時,建筑工人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違規操作、冒險作業等行為也可能引發事故。
- 機械設備因素分析
- 設備操作:關注建筑工人操作機械設備時是否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操作,操作是否熟練,若操作不當則容易導致事故發生。
- 設備維護:檢查建筑工地的機械設備是否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維護不當容易引發事故。
- 管理因素分析
- 施工單位:
- 看施工單位是否違規操作,如未按相關規范進行腳手架搭設、擅自變更搭建方案等。例如在某在建建筑工程高處墜落事故中,施工單位在腳手架搭設時就存在此類問題,導致腳手架安全問題出現。
- 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安全培訓是否到位。若不完善不到位,會使部分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足,像上述高處墜落事故中,就存在這種管理漏洞。
- 監理單位:考察監理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是否對施工單位的安全措施進行有效監管,對施工單位的違規操作能否及時發現并糾正。如在腳手架搭設過程中,監理單位若未履行好監管職責,也是事故隱患之一。
- 政府部門:檢查當地政府部門對施工單位違規操作以及對監理單位的監管是否到位,監管不力會使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如上述高處墜落事故中當地政府部門就存在監管不力的情況。
- 施工單位:
二、基于事故類型的分析方法
- 高處墜落事故分析
- 高處作業相關設施:
- 檢查腳手架搭設是否規范,包括鋼管焊接是否牢固、立桿間距是否達標等,若不達標會使腳手架整體穩定性不足。像某高處墜落事故案例中,腳手架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 腳手板使用是否規范,如是否鋪設木質墊板,腳手板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否則腳手板強度不足容易滑倒。在相關高處墜落事故里,就有腳手板使用不規范的情況。
- 施工人員攀登腳手架時是否存在攀爬非腳手架結構物的情況,這種行為會導致腳手架結構不安全。
- 高處作業相關設施:
- 坍塌事故分析
- 建筑結構與材料:
- 以湖南省堤溪沱江大橋“08.13”大坍塌事故為例,主拱圈砌筑材料、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質量差,會降低拱圈砌體的整體性和強度,隨著拱上施工荷載增加最終導致坍塌。
- 施工單位擅自變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且未按要求的主拱圈砌筑方式施工等情況,也是造成坍塌的因素。
- 施工管理方面:
- 施工單位未得到設計單位同意擅自變更方案、盲目倒排工期、趕工期,以及對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等檢查不到位,對發現的問題未督促整改等都是引發坍塌事故的管理因素。
- 建筑結構與材料:
- 溝槽坍塌事故分析
- 溝槽開挖:
- 以安徽省合肥市“05.30”溝槽坍塌事故為例,溝槽開挖未按施工方案確定的比例放坡(如方案要求1:0.6實際僅為1:0.4),同時沒有采取任何安全防護措施,就容易導致溝槽坡土方坍塌。
- 施工單位資質與管理:
- 若施工單位以包代管,自身不具備承擔市政工程資質違規施工,且沒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也是溝槽坍塌事故的成因之一。
- 溝槽開挖:
三、從事故后果倒推分析方法
- 人員傷亡方面
- 當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時,要分析是否是因為安全設施缺失或者防護不到位導致。例如高處墜落事故中,如果腳手架等高處作業防護設施存在問題,就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坍塌事故中,若沒有及時預警和疏散人員,也會使傷亡人數增加。
- 同時還要考慮是否是因為救援不及時造成傷亡擴大。如在溝槽坍塌事故中,如果救援方案不合理或者救援行動遲緩,被埋人員可能因長時間被掩埋而傷亡加重。
- 經濟損失方面
- 直接經濟損失:分析事故對建筑工程本身、相關設備和材料等造成的破壞而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如某高處墜落事故造成了約400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這可能與腳手架等設施的損壞、傷者醫療費用等有關。
- 間接經濟損失:考慮因事故導致的工程延誤、企業聲譽受損等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像建筑工程因事故停工,會產生工期延誤的損失,企業聲譽下降可能影響后續業務承接等。
建筑事故預防措施有哪些
如何提高建筑工人安全意識
建筑安全管理法規解讀
建筑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制定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