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布粘貼常見質量問題,碳纖維布粘貼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預防
維布粘貼常見質量問題包括:一是碳纖維布自身問題,如劣質碳絲織成導致張力弱,或織物過厚使室溫固化型結構橡膠難以浸透、分布不均,影響粘結性能;還有廠家用大絲束碳絲冒充小絲束降低成本,以及用玄武巖纖維冒充等,二是基面處理不當,混凝土表層凹凸不平、找平打磨不到位,構件邊緣棱角未打磨或圓角半徑偏差較大,三是施工操作問題,膠層涂抹不均勻、碳纖維布裁剪不準確等,會導致粘貼不牢固、空鼓、翹邊,
一、粘結相關問題
- 粘結力不足
- 混凝土打磨不規范或未打磨會使碳纖維布與基材之間粘結力不足,影響加固效果。在施工前,需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充分打磨,確保表面平整、干凈,以提高粘結效果。
- 若未進行修補找平,結構表面存在空鼓或裂縫時直接加固,會造成加固層與基材間有間隙,降低粘結強度。施工前,務必對結構表面修補找平,填補空鼓和裂縫,保證基材表面平整。
- 結構棱角處處理不當直接粘貼碳纖維布,會導致粘結效果不佳,出現脫落和翹邊現象。施工前應對結構棱角修整、處理,使其圓滑,提高粘結性能。
- 膠水涂布不均勻、碳纖維布未貼合緊密等不規范施工操作,容易導致碳纖維布脫落或翹邊。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操作規范施工,確保緊密粘結。
- 空鼓問題
- 碳纖維布質量差,如劣質原料制成的張力弱,或編織過于厚重導致滲透性差,可能造成空鼓。應選擇有品質保障的碳纖維布,材料進場時檢查其規格型號、級別、包裝說明、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等。
-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找平修補、打磨處理不到位會引起空鼓。對于有缺陷的基材表面要用結構修補膠進行修補。
- 構件邊緣棱角未打磨或打磨圓角半徑偏差較大可能導致空鼓。粘貼碳纖維布時不能隨意涂刮、滾壓。
- 若存在單個空鼓面積小于10000平方毫米時,可通過注膠修復(用刀片在鼓起位置切孔,用注膠器注膠);若空鼓面積大于10000平方毫米,則應切除空鼓面積并重新粘貼,碳纖維布搭接長度按規范執行。
二、碳纖維布自身問題
- 碳纖維布破損
- 施工過程中可能因操作不慎或施工工具損壞造成碳纖維布破損。要提高施工人員操作技能,使用適當施工工具,避免破損。
- 碳纖維布翹邊
- 粘貼基材表面處理不平整、膠液涂抹不到位(存在漏涂、少涂現象)、粘貼碳纖維布時刮壓步驟漏執行,都可能導致碳纖維布翹邊。出現翹邊時可在翹邊位置重新補膠粘貼;預防措施包括按圖紙定位放線,增加基材實際打磨面積(大于碳纖維布粘貼面積)、膠層涂抹面積略大于碳纖維布粘貼面積、牢記使用刮板進行涂刮。
三、施工操作相關問題
- 未卸除活荷載
- 未卸除活荷載直接進行加固會影響加固效果。施工前,務必卸除活荷載,確保結構處于靜態狀態。
- 膠的使用問題
- 粘碳纖維布時,若用膠少會影響碳纖維布粘貼效果,只有讓碳纖維布單絲之間充滿膠液才能保證應力有效傳遞并分布均勻,發揮碳纖維高強特性。要保證膠的用量,并且施工時所用的結構膠自攪拌完成時應在說明書規定的時間內使用完,否則影響加固質量。同時,粘貼碳纖維布時一定要用配套結構膠浸潤,讓結構膠充分滲入碳纖維單絲之間的空隙中,提高各單絲之間共同工作的性能。
- 多層粘貼問題(如果涉及多層粘貼)
- 排布方式:碳纖維布的排布方式會直接影響結構力學性能。應根據結構受力情況和要求,合理安排碳纖維布的排布方式,以提高結構整體強度和穩定性。
- 層間間隔:粘貼層與粘貼層之間間隔過小會使結構剛度增大,間隔過大可能導致結構失穩。要根據具體項目要求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間隔距離。
- 膠水選擇:要選擇合適的膠水或粘合劑,確保多層碳纖維布之間的粘合強度,提高結構整體性能。不同材料的粘合劑有各自特點和適用范圍,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四、施工后問題
- 撒沙不規范或未撒沙
- 施工完成后,撒沙可增強加固后的表面粗糙度,提高碳布與面層粘合性能,防止面層脫落。若撒沙不規范或未進行撒沙會產生相應問題。
- 起皺問題(粘貼完成后,膠固化前)
- 纖維起皺會嚴重影響拉伸強度,要用刮刀加以修正,使起皺部分盡可能展平。
- 防護問題(粘貼完成后)
- 在粘貼完成48小時內是碳纖維膠的初凝,要防止雨水及灰塵粘貼到表面;若需要做防護,等碳膠初凝后可進行下一工序。
碳纖維布粘貼施工規范流程
如何檢測碳纖維布粘貼質量
碳纖維布加固效果評估方法
碳纖維布粘貼常見問題解決方案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